300x32mm玻璃钢天线:小身材藏着通信大能量
在当今高度依赖通信技术的时代,天线作为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关键设备,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影...
何以在噪声海洋中锁定微弱回波?
当目标信号经大气吸收、雨衰和多径散射后已降至毫微瓦级,雷达接收器天线仍能“听”见它的呼吸。凭借方向图、增益与噪声控制的精妙平衡,这枚看似普通的金属或贴片,构成整部雷达最敏锐的“耳朵”。
一、雷达接收天线的任务与环境
在发射链闭嘴、回波能量被大幅削弱时,接收天线肩负三重角色:
聚能——将尽可能多的散射能量集中到前端低噪声放大器(LNA);
滤波——通过方向性抑制旁瓣与无关干扰;
稳相——为后续的相参处理提供相位一致的信号。
因此,它必须同时抵御热噪声、宇宙背景噪声与本振泄漏。
二、衡量优劣的核心指标
三、常见接收天线结构
抛物面与卡塞格林:大口径、远距警戒雷达常用。
缝隙波导阵:舰载对海,耐盐雾、宽温域。
微带贴片阵:车载 76–81 GHz 毫米波雷达主流,易批量 PCB 制造。
螺旋/对数周期:宽带、圆极化,适用于 ELINT。
有源相控阵(AESA):阵元后接TR模块,可在同一孔径内收发切换,俯仰及方位快速电子扫描。
四、设计维度深挖
1. MIMO 与虚拟阵元
3 发 4 收的车载毫米波 MIMO 方案可通过稀疏排布在 PCB 上合成 12 个虚拟阵元,显著提高俯仰分辨力同时维持紧凑尺寸。
2. 噪声优化链
天线口径→最短同轴/微带→LNA:缩短 0.5 dB 损耗可等效降低系统 NF 0.5 dB。
低温系 GaAs/GaN LNA 与温度补偿完成级联 NF 控制。
3. TR 模块一体化
在 X 波段 AESA 中,四通道 TR 模块采用 LTCC 基板 + GaAs MMIC,将功放、LNA、移相器、T/R 开关封装到 30 mm² 封装,插损 < 1 dB,简化阵列布线,从而减小前端噪声占比。
4. 天线罩与相位校准
弧形 PTFE 雷达罩可减少方向图畸变,SoC 级相位校准可将俯仰角误差压到 0.2° 以内。
5. 频段与材料匹配
L、S 波段:玻璃钢罩,成本低、介电常数稳定;
C、X 波段:蜂窝夹层铝或碳纤维基复合材料,兼顾轻量与热稳定;
毫米波:氟塑料 (PTFE)、低εr 陶瓷,减少介质损耗。
五、应用横截面
六、挑战与趋势
超宽带数字波束形成:射频直采 + FPGA/SoC 下变频后数字加权,消除模拟移相误差。
天线-通信共孔径:共享 5G 毫米波通信与雷达功能,提高车载平台经济性。
片上天线 (AoP):硅基毫米波雷达 SoC 上直接镀铜阵元,封装厚度 < 1 mm。
低剖面共形化:利用柔性 LCP 基板贴合机身/车体曲面,减小 RCS 并降低风阻。
雷达接收器天线并非孤立元件,而是感知链路的起点、系统噪声的决定者、方向图优化的关键。从传统抛物面到智能 AESA,再到片上天线,设计者始终在尺寸、增益、带宽与噪声之间寻求最优折中。未来,随着数字波束形成和材料科学的进步,这只“耳朵”将变得更轻、更聪明,也更能适应从无人机到深空探测的多样场景。